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传染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皮炎芽生菌致肺部感染一例
陈中举;何琼;王雄;汪玥;闫少珍;田磊;孙自镛
关键词:皮炎芽生菌, 伊曲康唑, 芽生菌病, 分生孢子, 组织胞浆菌, 治疗, 真菌, 胸部, 患者, 肺部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下肺, 中枢神经系统, 体温, 培养, 咯血, 加拿大, 华中科技大学, 肺活组织检查, 白色
摘要:患者女,17岁,定居于加拿大。201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晨起痰中带血丝,无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胸部X 线片示左下肺结节影,口服阿奇霉素1周,无明显改善,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1个月后上述症状好转。2014年12月再次出现咯血块,2015年1月开始咯鲜血,于2015年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入院时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20次/min ,血压116/78 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72×109/L ,超敏 C 反应蛋白22.3 mg/L ,降钙素原(PCT )0.08μg/L ,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替考拉宁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体温仍有波动,高达39.1℃。全院会诊后考虑患者定居于北美,根据胸部 CT 表现怀疑为组织胞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遂停用抗菌药物,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1次/d 治疗。3月16日胸部 CT (图1)与2月28日胸部 CT (图2)比较,左肺下叶病灶有扩大趋势。3月24日在 CT 引导下行肺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炎性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多核浆细胞内可见圆形红染颗粒,疑似真菌孢子(图3)。肺组织进行真菌培养,3周后25℃条件下可见白色绒毛状丝状真菌生长,35℃条件下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灰白色、奶酪状(图4)。25℃培养物镜下可见透明、有隔的菌丝以及较短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呈梨形或球形,箭头所示为分生孢子(图5)。35℃培养物镜下可见酵母细胞,球形、壁厚、单极出芽、存在宽大基底(图6)。根据其双相生长的特性及镜下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芽生菌,后经 rDNA‐ITS 区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为皮炎芽生菌( Blastomyces dermatitidis)。伊曲康唑治疗3 d 后体温恢复正常,4月9日后无咯血,仅有阵发性咳嗽,咳少许黄白色黏痰。因芽生菌病与组织胞浆菌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均为伊曲康唑,出院后继 讨论 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皮炎芽生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多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也可累及泌尿生殖道、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芽生菌病主要发生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近些年南非、津巴布韦、印度、以色列等陆续有报道[1‐2],我国也有个别病例报道[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