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5/R
邮发代号: 4-3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头孢哌酮实验和临床研究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为日本富山化学公司1977年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1979年19届国际抗菌药物和化疗会议发表了头孢哌酮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我国于1983年试制成功,由我所完成一系列实验研究,1984年在上海地区进行临床验证.并通过鉴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裕昆;张敬德;顾健伟;张梅芳;江华;汪复;戴自英 刊期: 1986- 04
-
组织培养甲型肝炎病毒及其应用
本文应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甲型肝炎病毒(HAV)获二株,并作为固相酶标(ELISA)的抗原使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兆荃;董祥家;马力;高红 刊期: 1986- 04
-
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为了解空肠弯曲菌在重庆地区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用药选择,对1984年7~8月及1985年5~8月我院急诊和门诊的急性腹泻患者17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粪便标本分离空肠弯曲菌和对16株空肠弯曲菌作了体外药敏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明仪;王其南;郑行平;钮维薇;蒋玉富 刊期: 1986- 04
-
甲型肝炎亚临床型感染的研究
甲型肝炎(HA)流行时,亚临床型感染者人数众多[1].近年来,病原学研究表明,亚临床型感染者亦可随粪便排出高滴度甲型肝炎病毒(HAV)[2,3].因此,他们在HA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不仅可作为HA暴发的传染源,而且在散发病例的传播中亦起重要作用[4].为了确切了解在HA流行中临床型与亚临床型的比例,指导本病的防治和诊断,我们对北京市海淀区某托幼机构的一次HA暴发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庄辉;王淑勤;张泽生 刊期: 1986- 04
-
检测抗-HBc-IgM、抗-HBc-IgG在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一般采用抗HBc-IgM或总抗HBc检测来评价乙型肝炎(乙肝)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1],已知抗HBc-IgM在急性乙肝中呈高滴度10~5~10-7,慢性肝炎滴度为10-3[2,3].国外近已采用抗γ来测定特异性IgG抗体[4].本文建立了ELISA用抗μ及抗γ来检测特异性抗HBc-IgM及抗HBc-IgG,并对其意义作了初步的评价.......
作者:陆志檬;王玉琴;张东华;王耆煌;李文干;潘钰卿 刊期: 1986- 04
-
HBsAg阴性献血员100名HBV感染状况的观察
近年来由于对献血员进行了常规的HBsAg筛选,输血后乙型肝炎巳基本控制.输血后乙型肝炎发生率的病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HBsAg所用方法的敏感性,应用敏感的第三代技术,如放射免疫测定(RI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筛选,出现假阴性的机会少,输血传染乙型肝炎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作者:刘逢举;倪贤珍;杨晶;赵丽华;陈虹;王华信;李丽;陈青锋;郭长芬;郑邦德 刊期: 1986- 04
-
亚临床型病毒性肝炎95例随访结果
病毒性肝炎常呈亚临床型表现.我院自1979年1月~1981年12月共收治亚临床型肝炎患者162例,占同期住院各型肝炎患者2,868例的5.65%.经3~5年,有135例获随访,其中95例获详细资料,结果有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肝衰竭(1.48%).现将此95例的病例分析如下,重点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陈明娟;胡岳林 刊期: 1986- 04
-
无症状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经免疫后发现的亚临床型感染
在无症状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中,30~70%可被乙型盱炎病毒(HBV)感染.其中有的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或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以及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实验室指标的亚临床型肝炎.本文仪就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婴儿中亚临床型乙肝的情况作一报道.......
作者:段恕诚;朱启熔;徐华芳;王岱明;徐志一;陈蕙珠;钱水根;顾新焕;童毅;张小凤 刊期: 1986- 04
-
因子Ⅷ相关抗原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意义
因子Ⅷ是由因子Ⅷ促凝成分(Ⅷ:C)及其抗原成分(Ⅷ:CAg)以及因子Ⅷ相关蛋白(Ⅷ:R)组成的复合物.Ⅷ:R的抗原部分称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它们具有多种与凝血有关的活性因子,测定这些因子有助于诊断血友病甲和血管性假血友病,且是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之一.本文就对189例流行性出血(EHF)测定ⅧR:Ag的结果,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略加探讨.......
作者:翁维权;于竹英;陈兵;田树堂;唐保禄;张洪范;夏根泉 刊期: 1986- 04
-
吡哌酸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疗效观察
吡哌酸是一种新型全合成抗菌药物.为观察吡哌酸对肠道各类细菌感染的疗效,我院肠道门诊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3月,以吡哌酸(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60例,并与60例应用痢特灵、卡那霉素糖浆治疗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英;吕娟芬;叶瑞云 刊期: 1986- 04
动态资讯
- 1 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 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分析
- 3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4 黄热病:首次进入亚洲后的诊治挑战
- 5 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例
- 6 医者典范总编楷模
- 7 甲胎蛋白与肝炎病毒关系研究
- 8 缓慢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联合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
- 9 布鲁菌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
- 10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11 间日疟引起心律失常一例报告
-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纤溶状态、炎症因子与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
- 13 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回顾性临床研究
-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效观察
- 15 三氮唑核苷治疗登革热
-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公共卫生意义及策略进展
- 17 疟疾并发对称性末梢性坏疽二例
- 18 SEN-V非编码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19 细菌感染患者早期病原学分子诊断技术
- 20 两种肝脏成像技术联合血清型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