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5/R
邮发代号: 4-3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目的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的角度分析拉米夫定的疗效.方法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d,连用1年.治疗前后在超声导向下行肝脏活检,切片HE染色和网纤染色,对炎症活动度(HAI)和纤维化程度作计分评价.HBsAg和HBcAg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果13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VDNA全部转为阴性(<1.6pg/ml),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计分由5.23±2.99降为......
作者:周元平;陆玮伦;郑荣琴;谢冬英;姚春兰;姚集鲁 刊期: 2000- 04
-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
目的调查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各地区临床分离的E.coli和K.pneumoniae共362株,经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筛选出产ESBLs细菌,并用浓度梯度法(E-test)检测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浙江省E.coli和K.pneumoniae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9......
作者:陈亚岗;俞云松;周伟琳;丁永祥;马亦林 刊期: 2000- 04
-
新型隐球菌及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及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株的35株新型隐球菌和56株念珠菌属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56株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MIC)分别为氟康唑0.125~64μg/ml,94.6%的菌株对氟康唑敏感,1.8%为剂量依赖性敏感,3.6%耐药;伊曲康唑......
作者:苏逸丹;汪师贞;翁心华;章强强 刊期: 2000- 04
-
转基因表达干扰素-α1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基因表达干扰素-α1(IFN-α1)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HBV全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CMV中,用FuGENETM6,把pBK-HBV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建立HBV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两种细胞模型;导入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IFN-α1重组体(pWP8A-IFN-α1),研究转基因表达IFN-α1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pW......
作者:陈公英;王信子;陈智;娄国强;徐岱;吴灵娇 刊期: 2000- 04
-
用CyQuant法观察免疫缺陷病毒对中性粒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中性粒细胞(PMN)后对PMN生长率的影响,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PMN生存中的作用.方法用台酚蓝染色和CyQuant法同时对不同时间SIV感染PMN生存率进行测定.结果2种测定法结果是一致的,但CyQuant法结果显示较好的线形关系.GM-CSF对正常PMN的存活有一定程度的维持作用,但对SIV感染PMN不起明显作用.结论SIV感染的......
作者:李刚;李平风;杨非易 刊期: 2000- 04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用出血时间测定器、酶联免疫吸附、放射免疫分析、发色底物及胶乳凝集试验检测出血时间(B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6-酮PGF1α(6-Ket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PAI-1:A)、内皮素-1(ET-1)、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除轻型患者的t-PA:A、P......
作者:马明珍;吴子明;王学锋;璩斌;刘新矿;王鸿利 刊期: 2000- 04
-
母亲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滴度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关系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滴度与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发生免疫失败的关系,探讨能否用孕妇血清HBsAg、HBeAg滴度代替血清HBVDNA浓度来衡量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方法178例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随访至24月龄,32例发生免疫失败,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孕妇临产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
作者:邓新清;徐志一;欧阳佩英;陆佩华;朱启骀;庄依亮 刊期: 2000- 04
-
人干扰素-α基因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干扰素-α(hIFN-α)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体外扩增hIFN-α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hIFN-α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IFN-α),用NIH3T3细胞扩增法测定其假病毒颗粒滴度,用染料吸收法检测hIFN-α活性;将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用固相放免法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用斑点杂交法......
作者:曾争;斯崇文;刘芳华;于敏;席宏丽;刘丹;张国庆 刊期: 2000- 04
-
孕妇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酶分析
目的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方法在HCMV直接早期蛋白EcoRIJDNA片段内,自行设计两对引物,建立Nested-PCR检测HCMVDNA,同时结合病毒分离检测临床标本.结果2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中,10例病毒分离及Nested-PCR均阳性;1例病毒分离阴性,但Nested-PCR阳性.对58例妊娠早期孕妇血标本进行检......
作者:俞锡林;尚世强;洪文澜;余钟声;潘存梅 刊期: 2000- 04
-
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乙肝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而在重型肝炎则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急性肝炎则无.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期明显高于上升期,但与肝内炎症分级并无明显相关性.乙......
作者: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侯金林;冯筱榕;何海棠 刊期: 2000- 04
动态资讯
-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与HBV血清学标记的关系
- 2 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 3 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的临床检测
-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治疗的进展
- 5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 6 巨噬细胞内表达的人颗粒溶素对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活性
- 7 艾滋病误诊为白塞病一例
- 8 流行性出血热的眼部损害(附57例临床分析)
- 9 病毒性肝炎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
- 10 CT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附例13报告
- 11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
- 12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右位心一例
- 13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与生存选择压力相关性分析
- 14 血小板在肝损伤及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15 神经型布鲁菌病一例
- 16 烟曲霉孢子对人肺泡上皮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继发伤寒及伤寒杆菌性腹膜炎一例
- 18 天津市2012年至2016年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emm基因型别变化特征分析
- 19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 2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transwell 小室体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