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5/R
邮发代号: 4-3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HepG2.2.15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定量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消化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2.15细胞,取1×106个细胞用小量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细胞内的cccDNA,抽提产物用绿豆核酸酶酶切纯化,所得酶切产物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进行选择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用对数生长期前的细胞培养上清液、4份HBVDNA阳性和2份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验证荧光定量P......
作者:赵克开;缪晓辉;徐文胜 刊期: 2005- 01
-
HBsAg负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子的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后,树突状细胞(DCs)抗原提呈功能下降,表现为成熟障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不同程度下调,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减弱[1-5].由于DCs不能有效地提呈抗原,无法激活正免疫应答,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有关.......
作者:童华生;张一;袁铿;胡银英;袁芳 刊期: 2005- 01
-
拉米夫定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动态观察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HBV多聚酶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复制合成,但它不能清除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多聚酶具有逆转录酶、DNA聚合酶、RNA酶H的活性,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HBV多聚酶有A到E共5个活性部位,位于多聚酶结构域C的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是该酶的活性区......
作者:张春平;杜琼;钟亚玲 刊期: 2005- 01
-
新生儿单个核细胞表达CCR5受体及C-C趋化因子能力的观察
研究影响新生儿对HIV-1感染的免疫特点对减少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阻断HIV-1母婴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大多数亚型的HIV-1,在病程早期主要利用CCR5趋化因子受体入侵靶细胞,而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的3种C-C趋化因子: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MIP-1β,可抑制HIV-1和C......
作者:郑煜煌;吴桐春;刘海周;周华英;张春迎;丁佩佩;邹文;李惠 刊期: 2005- 01
-
重型肝炎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发病.一氧化氮(NO)由一氧化氮合酶(i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我们检测了重型肝炎肝组织中诱导型iNOS的分布,以期了解NO和重型肝炎的关系.......
作者:张文中;崔世昌;王景泉;郎振为;朱仁平 刊期: 2005- 01
-
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对比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相容性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EB病毒(EBV)体外感染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LCL分泌TNF的细胞毒活性.结果HLA-DRB1*0301、HLA-DQA1*0501、HLA-DQB1*030阳性组LCL分泌TNF的活性明显低于阴性组(t1=2......
作者:蒋业贵;王宇明;毛青;李奇芬 刊期: 2005- 01
-
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L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腹腔注射构建肝功能衰竭的小鼠模型,同时用SNMC对治疗组小鼠进行保护,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肝功能、各种炎症因子及肝脏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的改变;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
作者:杨宝山;马英骥;陈立艳;毕蔓茹;王岩;高峰;王福祥 刊期: 2005- 01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激酶R的功能区域研究
目的构建并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癌中心株(BT)、癌旁珠(BNT)、HCV-J及BT不同截短片段谷胱甘肽(GST)-核心融合蛋白;寻找核心蛋白(Core)与蛋白激酶R(PKR)相互作用区域,探讨它们在HCV持续感染及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不同片段HCV核心蛋白基因,并将7个不同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诱导表达并纯化表达蛋......
作者:颜学兵;陈智;Delphine BOUCREUX;Nicole PAVIO;Christian BRECHOT 刊期: 2005- 01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在借鉴以往病毒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包括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多成分联合疫苗,融合态疫苗等多种形式的防治性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疫苗,虽然有些类型的疫苗可以诱导出病毒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并已经进入Ⅰ期或Ⅱ期临床实验,但在重建免疫系统,阻止或减缓AIDS的......
作者:韩根成;白云;朱锡华 刊期: 2005- 01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现已明显提高了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度变异性、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价格昂贵等因素,多种新的抗HIV药物仍在不断开发.近年,抗HIV-1基因治疗研究主要在两方面取得较显著进展:一是通过基因修饰易感靶细胞,使之表达能特异性干扰HIV-1复制周期中一个或多个步骤的核酸序列或蛋白质,直接干扰病毒复制;二是增强对HIV-1感染的免......
作者:张颖;白雪帆;孙永涛 刊期: 2005- 01
动态资讯
- 1 贵州省2016年两起乙型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
- 2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二例的病理特点
- 3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2的反式激活基因
- 4 病毒性肝炎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
- 5 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
- 6 雷帕霉素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 7 婴幼儿产肠毒素型大肠菌腹泻的临床初步研究
-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体系中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 9 创伤弧菌感染二例
- 10 白细胞减少患者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1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Bcl-2、Bax、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疫苗对其表达的影响
- 12 主动外排系统与白念珠菌耐药关系研究
- 13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14 南通地区24例成人恙虫病患者诊治分析
- 15 西安地区三例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的临床分析
- 16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
- 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测定
- 18 海南省26例类鼻疽脾脓肿临床特点分析
- 19 儿童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 霉酚酸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