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5/R
邮发代号: 4-3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一般原则:原创性研究论文采用结构为“引言(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其他类型的论文,如:meta分析、病例报告、叙述性综述和专论可采用不同的格式。
1论文的一般信息
文题页须另纸附如下信息。文题、作者信息、声明【科研诚信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包括:该研究工作归属的具体单位和部门或组织,并要求提供全部作者完整联系信息,包括邮寄地址及电子信箱)、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支持来源(基金资助、仪器、药品和/或帮助实施论文中研究或撰写的其他支持)、字数统计(不含摘要、志谢、表格、图及参考文献)、文中图表数量。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需要单位签章)。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摘要
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要使用结构式摘要。阐明摘要的目的、方法(研究时间、基本过程中受试者的选择、场所、测量方法、分析方法)、结果(主要发现或数据,给出具体效应值及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摘要末尾刊出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3引言(背景)
论文的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性质和意义。阐明该文的具体目的或目标或待验证的研究假说。只引用直接相关文献,不涉及文中研究数据和结论。
4方法
清晰描述如何以及为何以某种特定的方法(仪器或试剂则应给出厂家的名称、地点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方法”部分力求足够详细,从而使其他获得这些资料的人能够重复出结果。不被人熟知的方法应给出参考文献并作简要叙述;如果是新的或改良方法应详细描述,同时要说明采用的理由并作出评价;如果付费给某个机构,或者与其签约帮助实施研究(例如资料收集和管理),则应在“方法”部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论文的主体是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应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核文件(包括批准文号),作者应说明该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或动物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以人为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如果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则要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在受试者选择与描述时,仔细观察或试验对象(健康人或患者,包括对照)的选择,包括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对来源人群的说明。由于在研究设计时,不知道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或种族等与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者应尽量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纳入代表性的人群,至少提供这些变量以及其他相关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数据资料。
4.1名词。准确说明所用全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试剂量以及使用途径。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4.2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4.3文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4.4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5统计学
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提供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标准出版物(标明页码);统计术语、缩写和大多数符号要做定义;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
6结果
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和图表中描述结果,给出主要和最重要的结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时获得的全部信息;不要在正文中重复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最重要的观察结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都应提供数据;附加或补充材料及技术细节可放在附录中置于文末。数值结果应给出计算的绝对数。
7讨论
强调研究的新发现和重要方面,将结果置于全部相关证据背景下进行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不能重复具体数据和或“引言(背景)”“结果”等已给出其他信息;避免在论据不足时妄下断言和结论,注意区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
8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可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9图
9.1数字图。显示部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背景;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颜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或阴部的则需加以遮挡。文稿中的数字图像按序连续编码随文,先见文字后见图。按照图的数量按序连续编码,在图的下面要有图题、图文;组织病理图中应有标物尺,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缩略语应有注释。
稿件采用后须提供数据图的TIF格式文件,其分辨率应在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要在150万像素或以上,去除图中所有字符,图中标识另纸标注;森林图另附word文档,图中重点标目词宜用中文表述。
9.2曲线图。图的大小、比例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为5∶7;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齐全,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
9.3条图。各直条宽度以及各条之间的间隙相等;间隙宽度为直条宽度的1/2,或与之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折断;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的直条,应使用图例予以说明;同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排列顺序一致。
9.4半对数图。纵坐标没有“0”点,起点可视情况确定;各单元间距离相同,同一单元内不等距。
9.5点图。点图的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其纵横轴尺度的起点可不从“0”开始,视情况确定。
10表
按照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采用三线表;表在正文中依次按序编码,先见文字后见表;表纵横标目间为主谓关系,主语在表的左侧,谓语在表的右侧;表中不设“备注”,需要释义的可在表中相关处注释符号,如:a、b、c……等。各栏参数单位相同,可在表的表题之后的括弧内,参数单位不同在各栏的标目词之后的括弧内。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必须与正文一致,缩略语应在表下注释。
11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对研究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 的质疑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作者应该满足作者署名的 4 条标准,而所有满足以上 4 条标准者也都应该被确定为作者。未满足全部 4 条标准者应该在文后志谢。
通讯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并在整个投稿和同行评议过程中应当能及时回答编辑方面的问题,在论文发表后应及时回复对研究工作的评论。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传染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传染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巯甲丙脯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60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85及1986年应用巯甲丙脯酸(CPT)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延春 刊期: 1988- 04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阴性且症状不典型老年艾滋病患者三例
例1男,66岁,因“呼吸困难1周,加重3d”于2015年12月2日1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干部病房.患者1周前因受凉出现呼吸困难,未行任何治疗.近3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表现为多次夜间憋醒.入院后一般状态差,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为0.89,口唇紫绀.肺CT示,双肺周围型间质性改变.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风湿三项、免疫五项、呼吸道病毒抗体、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
作者:王国栋;张腾;李杰;孔俭 刊期: 2017- 10
-
戊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及其临床意义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为肠道传播的肝炎,本病绝大多数呈急性自限性,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呈重型或亚重型肝炎.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部分散发性戊肝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发愤;董培红;邹长林;余一骏;王震龙 刊期: 2002- 01
-
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特征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在腹泻患者粪便、家禽家畜粪便、苍蝇、肉食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分型及抗菌耐药性分型.并通过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检出的国内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份标本中共检出32株(分为17个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59%,其中O∶3和O∶9血清型......
作者:杨晋川;刘金芳;许静静;郭惠;丁韧;周艳秋;景怀琦;王鑫;崔志刚 刊期: 2007- 10
-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液和脑脊液HCV RNA的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损害肝脏和血液,而且会破坏神经细胞,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近来HCV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报道较多,但由于脑脊液(CSF)细胞总RNA含量较低、易降解,应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纯荧光定量PCR检测CSF中HCVRNA较困难.......
作者:王振海;吴庆秋;谢鹏;高志嵩;任丽娟 刊期: 2006- 04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株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目的研究转染HBVX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中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为筛查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同时设空载体peDNA3转染细胞HepG2-pcDNA3及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为对照.PCR法扩增Neo基因检测质粒DNA片段的插入,免疫印迹法检测H......
作者:李卫华;缪晓辉;戚中田;朱诗应;赵克开 刊期: 2008- 08
-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目的建立可同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ropoB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S-PCR)的方法,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性.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rpoB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AS-PCR技术,分别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和rpoB基因中531、526和516三个常见的突变位点.结果19株INH敏感株中均......
作者:金嘉琳;张文宏;胡忠义;陈澍;翁心华 刊期: 2005- 03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自然杀伤细胞G2A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是我国儿童常见的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宿主免疫失衡[1].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在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CD4+T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介导免疫反应[2].NK细胞在宿主免疫反应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NK细胞表面存在多种受体,如自然杀伤细胞G2A(nat......
作者:朱紫瑶;陈阳;徐志伟 刊期: 2018- 12
-
SP法检测死胎胸腺组织中HBcAg的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形成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为了解HBV通过母婴传播而引起胎儿胸腺组织感染的情况及其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刊期: 2002- 03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肠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可有效阻抑微生物及其毒素对机体的侵害.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往往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引发严重感染.HIV感染常累及消化系统,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机会性感染,部分HIV感染者也可因肠屏障功能改变导致非感染性腹泻和吸收障碍[1].本文就HIV感染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汤正好;臧国庆 刊期: 2007-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2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3 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抗-HBs产生的实验研究
- 4 长期高热黄疸型肝炎4例报告
- 5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6 河南及上海患者的HIV-1 gag基因p24蛋白编码序列及亚型初步分析
- 7 烟曲霉孢子对人肺泡上皮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 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在感染胎儿脏器中分布的研究
- 9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病毒经血和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分析
- 10 2004-2005年卫生部全国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监测
- 11 norA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 12 艾滋病患者胃黏膜与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区室性差异的探讨
- 13 成人水痘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 14 国产乳果糖对病毒性肝炎肝昏迷苏醒作用的初步观察
- 15 三种炎性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作用
- 16 小干扰RNA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
- 17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 18 肝苏颗粒对实验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其机制
- 19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Bcl-2、Bax、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疫苗对其表达的影响
- 20 汉坦病毒汉城型浙37株G1、G2包膜糖蛋白基因重组体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