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8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5/R
邮发代号: 4-3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传染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一般原则:原创性研究论文采用结构为“引言(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其他类型的论文,如:meta分析、病例报告、叙述性综述和专论可采用不同的格式。
1论文的一般信息
文题页须另纸附如下信息。文题、作者信息、声明【科研诚信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包括:该研究工作归属的具体单位和部门或组织,并要求提供全部作者完整联系信息,包括邮寄地址及电子信箱)、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支持来源(基金资助、仪器、药品和/或帮助实施论文中研究或撰写的其他支持)、字数统计(不含摘要、志谢、表格、图及参考文献)、文中图表数量。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需要单位签章)。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摘要
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要使用结构式摘要。阐明摘要的目的、方法(研究时间、基本过程中受试者的选择、场所、测量方法、分析方法)、结果(主要发现或数据,给出具体效应值及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摘要末尾刊出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3引言(背景)
论文的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性质和意义。阐明该文的具体目的或目标或待验证的研究假说。只引用直接相关文献,不涉及文中研究数据和结论。
4方法
清晰描述如何以及为何以某种特定的方法(仪器或试剂则应给出厂家的名称、地点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方法”部分力求足够详细,从而使其他获得这些资料的人能够重复出结果。不被人熟知的方法应给出参考文献并作简要叙述;如果是新的或改良方法应详细描述,同时要说明采用的理由并作出评价;如果付费给某个机构,或者与其签约帮助实施研究(例如资料收集和管理),则应在“方法”部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论文的主体是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应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核文件(包括批准文号),作者应说明该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或动物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以人为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如果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则要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在受试者选择与描述时,仔细观察或试验对象(健康人或患者,包括对照)的选择,包括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对来源人群的说明。由于在研究设计时,不知道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或种族等与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者应尽量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纳入代表性的人群,至少提供这些变量以及其他相关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数据资料。
4.1名词。准确说明所用全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试剂量以及使用途径。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4.2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4.3文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4.4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5统计学
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提供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标准出版物(标明页码);统计术语、缩写和大多数符号要做定义;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
6结果
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和图表中描述结果,给出主要和最重要的结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时获得的全部信息;不要在正文中重复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最重要的观察结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都应提供数据;附加或补充材料及技术细节可放在附录中置于文末。数值结果应给出计算的绝对数。
7讨论
强调研究的新发现和重要方面,将结果置于全部相关证据背景下进行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不能重复具体数据和或“引言(背景)”“结果”等已给出其他信息;避免在论据不足时妄下断言和结论,注意区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
8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可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9图
9.1数字图。显示部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背景;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颜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或阴部的则需加以遮挡。文稿中的数字图像按序连续编码随文,先见文字后见图。按照图的数量按序连续编码,在图的下面要有图题、图文;组织病理图中应有标物尺,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缩略语应有注释。
稿件采用后须提供数据图的TIF格式文件,其分辨率应在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要在150万像素或以上,去除图中所有字符,图中标识另纸标注;森林图另附word文档,图中重点标目词宜用中文表述。
9.2曲线图。图的大小、比例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为5∶7;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齐全,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
9.3条图。各直条宽度以及各条之间的间隙相等;间隙宽度为直条宽度的1/2,或与之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折断;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的直条,应使用图例予以说明;同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排列顺序一致。
9.4半对数图。纵坐标没有“0”点,起点可视情况确定;各单元间距离相同,同一单元内不等距。
9.5点图。点图的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其纵横轴尺度的起点可不从“0”开始,视情况确定。
10表
按照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采用三线表;表在正文中依次按序编码,先见文字后见表;表纵横标目间为主谓关系,主语在表的左侧,谓语在表的右侧;表中不设“备注”,需要释义的可在表中相关处注释符号,如:a、b、c……等。各栏参数单位相同,可在表的表题之后的括弧内,参数单位不同在各栏的标目词之后的括弧内。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必须与正文一致,缩略语应在表下注释。
11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对研究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 的质疑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作者应该满足作者署名的 4 条标准,而所有满足以上 4 条标准者也都应该被确定为作者。未满足全部 4 条标准者应该在文后志谢。
通讯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并在整个投稿和同行评议过程中应当能及时回答编辑方面的问题,在论文发表后应及时回复对研究工作的评论。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传染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传染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与HBV血清学标记的关系
本文对34例光镜证实的慢性乙肝患者(CPH6例,CAH28例,其中伴肝硬化10例)进行了HBV血清学标记的观察.重点研究HBV血清学标记与肝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门脉周碎屑状坏死在DNA-P阳性组较阴性组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而且DNA-P阳性率在CAH组也较CPH组显著增高,P值均......
作者:邱德贵;王锦蓉;熊汇慈;刘丽;曹钟樑;孙维纲 刊期: 1987- 02
-
一种新轮状病毒所致腹泻1500例临床分析
1982年12月~1983年1月20日,锦州市南票矿区发生一次急性腹泻流行.发病时间集中,蔓延迅速,共发生7369例,发病率14.3%,有三个住宅区发病率高达32.6%,其余五个住宅区发病率5.4%,男性高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高.其流行原因是:先在三个住宅区水型爆发,继之在其它住宅区经生活接触扩大传播.研究证明本次腹泻流行的病原是一种与目前已知轮状病毒完全不同的新轮状病毒,并经世界卫生组织轮状病毒......
作者:张学谦;颜世信;任起;洪涛;陈广牧 刊期: 1986- 01
-
恶性疟混合感染及裂殖子表面蛋白1和2的研究进展
在疟疾的高流行区,其发病率高,疟原虫的种群呈高度多样性;而在低流行区,其发病率低,疟原虫的种群多样性低.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titesurfaceprotein1,Msp-1)和裂殖子表面蛋白2(merozotitesurfaceprotein2,Msp-2)的基因已被确定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态性,并且导致各种抗原的多样性,因此,常用于作为判断疟原虫虫株的单株或者混合株感染、追踪疟原虫来源、......
作者:陈柯璇;杨照青 刊期: 2013- 08
-
合肥市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类型分布
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不断增加[1,2],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作者:李家斌;李旭;苏菲;江晓平;余鑫之;马亦林 刊期: 2003- 02
-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二例
例1女,27岁,精神异常、反复抽搐二十余天,发热伴昏迷半个月.患者2014年6月19日起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说话带有哭腔、昼夜颠倒、反复抱婴儿过于频繁等,逐渐有紧张恐惧表现,6月24日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持续5min自行缓解,送至当地医院,头颅CT、头颅MRI平扫+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MRA)、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报告异......
作者:宋爽;陶臻;邵凌云;陈向军;陈澍;黄玉仙;张文宏 刊期: 2016- 07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9170G、C30799G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627例不同临床表型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与101名健康献血员中,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对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SNP位点C19170G、C30799G进行基因分型;X2检验判......
作者:柏秀娟;张绪清;洪晓俊;王蕾 刊期: 2008- 09
-
人胎肝细胞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初步观察
经活检证实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6例,等分成两组,甲组静脉输注胎肝细胞(FLC)悬液治疗共25次,每例1~4次,每次输入有核细胞数为1.1~5.4×l09个;乙组用转移因子(TF)4mg肌注或局部淋巴结旁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3~18周.结果表明,两组ALT复常时间分别平均为62.3天及113.4天(P......
作者:陈成伟;费瑞高;李锡寿;丁秀蓉;郑阳安;王玲华;蒋亚达;王萍辉 刊期: 1988- 03
-
甲型肝炎疫苗接种伴风疹暴发流行特殊表现
2000年3月我院所在地区出现了40余年罕见的风疹暴发流行.据防疫部门统计,发病例数3月份较2月份增加9667%,4月份较3月份又增加165.6%.风疹暴发流行前4~10d,部分中小学生普遍接种了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甲肝疫苗后的风疹患儿与未接种的甲肝疫苗和接种甲肝疫苗后1~2个月发病的风疹患儿,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造成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康;邹萌;胡勇;赵敏 刊期: 2002- 03
-
抗纤二号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抗纤二号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外,余4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次,2次/周,共12周)用作肝纤维化造模.抗纤二号早期治疗组B在第3周给予中药灌胃,1ml/100g体重,每天一次.抗纤二号晚期治疗组C在第9周给予中药灌胃,1ml/100g体重,每天一次.γ-干扰素治疗组D在第9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A和正常对照组N给等......
作者:李萍;胡国龄;谭德明;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 05
-
CD8+T淋巴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t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病死率高,尤其随着HIV/AIDS的流行及多重耐药MTB的传播,更使结核病在全球流行,难以消灭.虽然已普遍接种卡介苗(BCG),但其在预防成人肺结核方面的效力仍有争议,尚需研制更有效的结核疫苗.......
作者:张舒;张文宏 刊期: 2008- 08
动态资讯More >
- 1 麻疹并发肝脏损害
- 2 婴儿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影响
- 3 应答指导治疗策略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 4 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AE重组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5 干扰素应用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处理
- 6 一宗起源于列车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传播链的调查研究
-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公共卫生意义及策略进展
- 8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
- 9 吡喹酮致严重肝损害一例
- 10 声带曲霉病一例
- 11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神经精神症状和脑脊液改变16例报告
- 12 急性肝炎高密度脂蛋白的动态变化
- 13 复方新诺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脑脊液药物浓度测定(附11例分析)
- 14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肺结核患者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影响
- 15 细菌L型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 16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
- 17 规范乙型肝炎防治行为的重要性
- 18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动态对比分析
-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生及愈后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 2004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